教师团队
当前位置:
董晨宇
发布时间:2022-09-22

 董晨宇  

现任职务:新闻学院讲师

研究方向:社交媒体研究、数码人类学

任教课程:社交媒体、传播理论

学历学位: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、博士学位

 

 

 

 

学术成果:

著作:

《英国新闻传播史》(陈力丹、董晨宇,人民日报出版社,2015年)

译著:

《宣传》(胡百精、董晨宇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,2014年)

《舆论的结晶》(胡百精、董晨宇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,2014年)

《剑桥美国史》(董晨宇、成思,新星出版社,2018年)

《云端交往》(董晨宇、唐悦哲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9年)

《脸书故事》(董晨宇、段采薏、丁依然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9年)

研究论文:

Ye, Z., Dong, C., & Kavka, M. (2022). Navigating the economy of ambivalent intimacy: gender and relational labour in China’s livestreaming industry. Feminist Media Studies.

董晨宇陈卓睿李彤:《传播学者从疫情中学到了什么一项基于中英文研究论文的比较分析》,《新闻春秋》,2022年第3期。

董晨宇、丁依然、王乐宾:《一起“开黑”:游戏社交中的关系破冰、情感仪式与媒介转移》,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22年第2期。

董晨宇丁依然许莹琪:《2021年西方传播学研究年度报告》,《新闻记者》,2022年第2期。

董晨宇叶蓁:《做主播:一项关系劳动的数码民族志》,《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12期。

董晨宇丁依然叶蓁:《制造亲密:中国网络秀场直播中的商品化关系及其不稳定性》,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21年第3期。

丁依然董晨宇:《制造夫妻中国形婚群体的剧班协作、达标表演与身份失调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,2021年第6期。

周逵黄典林董晨宇:《国家与市场之间的调和人”:传媒转型与治理中行业协会的角色功能》,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,2020年第12期。

苏静婷董晨宇:《娱乐何以至死”:尼尔·波兹曼在流行文化中的误读》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,2020年第11期。

董晨宇丁依然段采薏:《作为复媒体环境的社交媒体: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平台分配与文化适应》,《国际新闻界》,2020年第7期。

董晨宇段采薏:《反向自我呈现分手者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消除行为研究》,《新闻记者》,2020年第5期。

熊奕瑶董晨宇:《作为移民的用户社交媒体中的迁徙行为及其影响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20年第5期。

许莹琪董晨宇:《社交媒体中的哀悼行为与社会规范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9年第11期。

董晨宇张恬:《反思孤独社交”:社交媒体真的让我们更加疏离吗?》,《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6期。

董晨宇丁依然:《社交媒介中的液态监视与隐私让渡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9年第4期。

董晨宇段采薏:《线上评分机制网络社会的信任托邦?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9年第2期。

董晨宇、段采薏《社交媒体时代的爱情——传播技术如何改变亲密关系?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8年第11期。

黄彪文、董晨宇:《媒体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报道图景——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》,《新闻大学》,2010年第4期。

董晨宇、丁依然:《贫媒介、富使用——互联网中介化交往中的情感补偿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8年第9期。

董晨宇、段采薏:《我该选择哪种媒介谈恋爱——复媒体时代中的媒介意识形态与媒介转换行为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8年第5期。

董晨宇丁依然:《知识付费的中场传统媒体能否入局?》,《新闻战线》,2018年第5期。

董晨宇、段采薏:《我的手机哪里去了:手机失联焦虑的两种研究取向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8年第3期。

董晨宇、丁依然:《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——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18年第1期。

董晨宇:《经典的诞生——知沟假说研究的知识社会学考察(1970-1979)》,《国际新闻界》,2017年第11期。

胡百精、董晨宇:《现代公共关系的哲学基础与民主悖论——以伯内斯的公关思想为研究和批判个案》,《新闻大学》,2013年第2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政治民主对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影响——尼日利亚新闻传播史研究》,《新闻界》,2012年第10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2010年广播电视研究的七个关键词》,《声屏世界》,2011年第3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》,《当代传播》,2011年第2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界的六个话题》,《记者摇篮》,2011年第1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提升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的尊严指数》,《新闻实践》,2010年第5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融合背景下的媒介传播趋势与手段》,《新闻传播》,2010年第8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甲型H1N1流感国内主流报纸新闻报道分析——以北京三家报纸为例》,《新闻与写作》,2009年第7期。

陈力丹董晨宇:《从个人事件到公共事件——杭州飙车案为例》,《民主与科学》,2009年第4期。

联系方式:

邮箱:mlln@ruc.edu.cn

办公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506

在职课程:010-82501820 / 010-82509357

高端培训:010-82509357

电子邮箱:rucxwpx@163.com

邮政编码:100872

友情链接: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

Copyright ©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,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. All rights reserved.